您的位置: 首页 >聚焦>政法人物
常晋虎:探索调解智慧的先行者
发表时间:2024/02/19 来源:山西市场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靳萍 审核人:申末娥

001.jpg

一本政法类著作,到了基层干部、调解工作者和网格员的手上,摆在了大学教授和律师的案头。据说还到了青藏高原业界基层工作者那里,它就是《民间纠纷调解36计》,作者是常晋虎。

与常晋虎因文结缘其实已有20余年。当时我在报社编一期副刊,在大量来稿中,他的一篇抒发军人、军嫂两地思念之情的散文打动了我,其文笔优美,思维缜密,细节感人,令我印象深刻。之后有了进一步了解,得知他1987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士学位,199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俄语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从某集团军司令部转业到省委政法委,从事政法综治工作至今近30年。多国外语运用,使他有不拘于一隅的视野;曾经的军人生涯,使他有执着于探索的毅力。

常晋虎是山西省调解专家库首席专家、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师,在长期政法工作实践中,他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视角独特,见解新颖,言谈中迸发出智慧火花。他的《民间纠纷调解36计》一书被中央政法委主管杂志《长安》专栏连载,专栏编者按指出“作者对调解艺术有深入研究”;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导、法学专家张建伟为之作序;本书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优秀图书,被誉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心’攻略”;国家智库学者、原新华社内参部副主任、现中国法学研究会法治教育基金会副主任杨兆波,评价本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维稳与调解的最接地气的措施”,是化解各类纠纷的“锦囊妙计”。据悉,本书发行量居全国基层政法类图书首位。

一本书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定不凡。我需认真拜读《民间纠纷调解36计》,但刚读两三页,即被带入书中情景,有点欲罢不能。

由于文学性深嵌其中,说政法而不高谈阔论,讲智慧而不正襟危坐。书中36计每计精选2个实战案例,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单看“案情介绍”,其中不乏“你家树枝伸到我家院了”“你家排水渠挨着我家房屋了”之类的邻里小纠纷,但正是这种“一棵树”“一堵墙”“一垄地”“一条道”的鸡毛事,却演变出大事端,亲情因此反目,邻里因此结怨,甚至陷入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地。如果你是当事人,面对这种死结和无休止的争执,能不闹心吗?真是“无解了”吗?

随着书中“案情分析”“调解切入”“调解攻略”“综合评点”逐一展开,我仿佛身临现场,目睹了调解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打开当事人心结的过程,看到了事情的本质,见证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纠纷迎刃而解,不禁豁然开朗。

调解工作看似调事、调人,实则是调心,调心智慧正是“东方之花”的“花蕊”。就拿本书“一起两邻三方纠纷”案例来说,魏某雇邻村建筑队为其盖房,刚垒好地基,就被邻居安某夫妇以房屋地基过高、厕所距自家房屋过近为由阻拦,致使工程停工。半途停工,工程队老板立即让魏某赔偿因误工遭受的损失,否则便将建筑队撤走。魏某两头受气,窝了一肚子火,扬言要与安某夫妇拼命。房屋不建不行,建房影响邻居也不行,工程队受损失不喊不叫也不可能。三方各有各的理,都没有错。面对这场一触即发的冲突,怎么调?

本案中,三方均暴露出自身缺点。在中国文化里,人最怕揭短。所以就“扬短避长”,准确指出三方过错,使其冷静下来再行调解。人的心理很奇特,不怕吃亏,就怕憋屈,怕气儿不顺。调解员采用“剖析过错法”效果很好,尽管当事人都受到了批评,但调解员出于公心,讲的是公道话,三方也就都认同。最后三方达成协议:魏某家建厕所要在离自家院落西墙1米处挖便池;魏某建房期间,安某夫妇不得再借故阻拦,否则造成的损失由安某夫妇赔偿;建筑队放弃向魏某索要误工赔偿的要求。

解决这个矛盾纠纷,调解36计提供《双向揭错——以错来克错》的攻略,既有针对性调解原理,又有经典案例支撑,论证论据俱全。36攻略、72案例,每一攻略、每一案例,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令人久久回味,它是基层工作典型调解智慧的总结,使基层调解工作者对调解技能做到“胸有成竹”。

本书20万字,从内容到语言都深扎泥土,有浓浓的烟火味,读来深惬人心,就像是听一个老朋友聊天。谈及“新调解理念”,通篇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谈及“构建新时代调解平衡新机制”,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传统调解文化里“一吼解百纷”的封闭式调解和新时代双侧博弈的开放式调解两种理念的不同,画面感极强,眼前似乎出现一位很会说话的乡绅。这位“调人”与受调解人十分熟悉,总是把被调解的双方骂一顿,骂里有爱,爱而有威,呈现了那个时代的调解特色和调解智慧。时间回到现在,眼前又出现这样一幕:坚持上访20多年的牛老汉被斥为“刁民”,而某新领导在听了他的委屈后,感觉老汉除了说话冲外,话是句句在理,于是连忙向其道歉,料想老汉会“狮子大张口”,没想到老汉感激涕零,要求很简单,其实就是希望得到尊重。这种对比,让人了解到传统调解文化的优、缺点,彼时的“一吼解百纷”,很可能成为现时的“一吼生百怨”。

本书给人提供了解纷“新钥匙”、新思维,新在以受调解人群体心态为研究对象,赋予调解人新标准,如调解三境界、调解三要素、调解四知道、调解五素质等,从心理学角度看调解,从心理学深度做调解,揭示矛盾纠纷发生发展、调处化解的基本规律,察看事态演变和调解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更重视对人性的探究、性格的分析、场景的应用、细节的处置,以及对当事人心理与社会能量的运用。

本书颇受各界关注和好评,就社会层面而言,中央政法委相关平台连载,从国家治理高度,需要这本书;国家智库学者推介,从调解智慧角度,需要这本书;基层干部研读,从风险预防角度,需要这本书;调解工作者应用,从提升调解能力角度,需要这本书;政法类学院研读,从研究调解理论角度,需要这本书。正如学者张建伟对本书的评价,它“解读的是行为里的法律法规,寻找的是言语里的素质教养,表现的是矛盾里的鱼死网破,体会的是纠纷里的锱铢必较,描述的是烦躁里的道德失控,表达的是不安里的幸福渴求,宣扬的是平日里的传统美德,展示的更是调处中的中国式智慧。”

002.jpg

《三十六计》人们耳熟能详,但《民间纠纷调解36计》前无古人。这样的书在这样的时代固然很需要,但写作有两难:一难是调解本身是一件琐碎的工作,调解工作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全面考虑;二难是从琐碎调解工作里,提炼出典型的分类智慧,本身十分不易。晋虎又是怎么想到写这样的书?资料何来?

军人出身的常晋虎痴迷《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各种解读版本都研读,许多灵感正来自于此。

转业到省委政法委后,起初他在办公室、研究室、综合处等多个处室工作。政法委的主要职能是协调、指导、督导政法综治部门工作。随着经济社会改革步入深水区,矛盾纠纷错综复杂且呈几何级数增长,省委政法委成立了专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后并入基层社会治理处。他从事矛排工作,主要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案例进行汇总、分析、归纳,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他经常下基层调研,收集信息,为基层提供指导建议,但依然很忧虑。他觉得,这些文件虽具有指导意义,但并不能给基层年轻干部提供解决实际难题的经验和智慧,离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只有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并把各地优质调解智慧理性归纳提炼出来,才有利于提升有可实操的调解力。

政策千变万化,纠纷各式各样,老百姓的事自古不过家常事。他认为大问题的背后多数是小原因,即便是在别人眼里看似很刁的一些“刁民”,除了当事人的思维和认知受限外,调解者认知也需要调适。所以弥补一些工作思路,提供具体工作方法,十分重要,他想要探索调解的智慧。

晋虎既是文学硕士,又是国家二级心理师,这些对他探索问题帮助很大。他说,文学讲究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心理学探究共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化解矛盾纠纷更需要探索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特征及变化的互动关系,寻找特定背景下的解决办法。他认为,一定要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和“平衡”,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好利益平衡,老百姓才能心态和谐,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写书需要丰富的资料才厚重丰盈,但常晋虎探寻的是无字之书,没有可供查阅和借鉴的资料,真正的资料在优秀调解员的心里。几颗酸葡萄,只有自己清楚。他决心把书写在泥土里,全身心投入,与调解员和受调解者零距离接触,发掘最鲜活最真实的中国式调解智慧,反复打磨,精心修剪,如今终成正果。

省委政法委原综治办副主任齐玉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调解工作十分熟悉,他把本书定位为开启了调解智慧研究的先河。他说:“调解36计,在常晋虎著《民间纠纷调解36计》首次出现,故为先河。山西调解智慧走出山西,是山西调解工作者的自豪。这是一个贡献。”

《民间纠纷调解36计》一计一味,构成解纷全攻略,或单用或重组,千变万化,恰似“五味之变,不可胜尝”。据悉,有些地方把本书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培训”指定教材,使培训有具体抓手、有专业尺度,对调解工作者更有启迪借鉴效果。调解智慧本是源于基层,又回归于基层而被喜闻乐见,实乃认祖归宗。

0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