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干警随笔
梦里回首情已堪
发表时间:2018/07/11 来源:大同政法 责任编辑:高鹤 审核人:

导语:七月是收获的季节,七月是回忆的季节。

十年前,原大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刘政宪同志在同煤一中(原矿一中)60华诞之际献文一篇,今小编拜读之后,仍感慨万千。在此,为大家分享这篇美文。

梦里回首情已堪

——仅以此文献给母校矿一中60盛诞

刘政宪

60盛诞是一根长长的线,一头系着我,一头系着母校;60盛诞是一个大大的圆,圈住了我的记忆,圈住了一个学子对母校的思念;60盛诞还是一条长长的河,我是一条小溪,母校是河流的终点。

六十载沧桑砥砺,花甲子春花秋实。逝者如斯,似水流年,母校的记忆虽历久仍弥新,老师的教诲,似犹言还在耳。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已镌刻在我心灵深处,弥漫在我生命的血管里,滋润着我涌动的生命中,撩拔时似水微澜,静默时点点阵痛。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油灯相伴,多少个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的难忘岁月啊,也只有生活过、打拼过、奋斗过的矿一中学子才能真正品其甘苦、了其滋味啊。



梦里回首情已堪,无言四顾两茫然。

1956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既激情飞扬,又“又红又专”;既“大跃进”,又“放卫星”。作为一个井下矿工的子弟,我步入了那个同祖国一样百废待兴、魂牵梦绕的校园。当时形容学校生活有句顺口溜:远看像破庙,近看是学校,冬天生煤炉,夏天戴布帽,晚上点油灯,白天肚子闹(吃不饱)。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我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学习功课,理解人生,也就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我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诚实与恪守,学会了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母校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胸怀、视野和想象力,更有一颗爱国、事业、同情的心,以及对人生、对未来、对社会的理解与倚重。

受人点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何况,母校给予我的是无边无垠的大海。他不仅指引我走出荒芜,踏平坎坷,给予我传道、授业、解惑的真知灼见,更教给我锲而不舍、始终不渝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理想,踏寻奋斗的足迹。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已经去逝的老校长彭允元,想起了团支部书记杨增欣,想起了班主任薛绍祖、杨树槐,想起了老师万铭、张纯、程森、段保林。与他们的朴素与无私相比,再华丽的词藻都显得苍白无力,再优美的语言都显得粗俗渺小。是他们,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身处逆境、依然乐观的处世态度,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品格操守,影响、感染、激励了我的一生,时时刻刻督促我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廉洁做官。我先后担任过市计委副主任、南郊区长、南郊区委书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等职,我可以告慰我的老师,我做得好不好,历史有公论,但我觉得无愧于党,无愧于心。退休后,我仍然将恩师的教导铭记于心,仍然离岗不退岗,“退伍不褪色”,又担任了省综治协会副会长、市综治协会会长,为平安大同、和谐云中再尽最后一份力,再流最后一滴汗!用一生一世去践行我对母校的承诺:为党和人民奉献终身。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桃李虽无言,花下自成溪。在庆祝母校60盛诞之际,我提议,将荣誉与光荣,鲜花和掌声献给那些用毕生精力都站在三尺讲台上鞠躬尽瘁的老师们;献给那些把社会责任当成自己责任的人;献给那些给予学生比学生期盼和要求更多的人;献给那些为愚昧拓荒为无知点灯而获得报酬甚微的人!

在座的,都是母校的骄傲,学友的标杆,是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对社会为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个老人,我仍然有责任有义务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除了感恩、感谢和感动之外,我还应该对在校的校友们说些什么?是重复一些人尽皆知的大道理?喊一些勤奋刻苦或自强不息的空口号?我想,过来人不仅仅止步于豪言壮语,更应该有温情脉脉;不仅仅应该有跋涉理想,更应该有驻足风景;不仅仅应该有艰难困苦,更应该有玉汝于成。今天的学子,可能明天就是一名高级干部,一名成功的商人,一名执著的科学家,也有可能是一名挖煤工人,甚至是一名下岗失业者。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悲哀,但绝对是活生生的现实,必须正视,不可能回避。因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和叠加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古稀老人,最希望的,还是你们能够保持一份真性情,要追求但不刻意,要渴望但能接受平凡。因为,大家都明白,不是一切努力都会有结果,也不是一切结果都需要努力,不要把快乐的生活变成一项志在必得的竞赛,因为生活本身并不是竞赛。

因此,我想说,不要总拿自己与别人相比,相比就会有痛苦,相比就会有失落,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别人的影子,把美好的生活变成焦灼的炼狱,要走适合你自己的道路。有句话说地好:世事我曾努力,成败不必再我。这不是听天由命,而是真正的适者生存;这不是打消你奋进的心,而是让你步步为营。世态有炎凉,人生有苦短。愤懑和抱怨不是不能有,但沙漠的尽头才会有甘泉与绿洲,山野丛莽间的杜鹃才会让人理解什么叫怒放,什么叫心旷神怡。因为,竞争是手段,快乐是根本,幸福才是目的。


今天,在你们中间,将来会有些人远走他乡,甚至会飘洋过海,扎根异国。但多少年后,你光洁的脸庞会变得粗糙,纤细的腰身会变得臃肿,会与我一样,额头会爬满皱纹,但在一个飘雪的薄暮,或是细雨的清晨,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温柔地想起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驿站,那个让人心痛过、留恋过、甚至流过泪水的校园,那个已经屹立于中国煤都饱经风雨的校园,那个可能不是你最幸福,但一定是你最刻骨铭心的校园,因为,那里有过你一段记忆最深刻的时光。

这还是一篇纯粹纪念母校的文章吗?客观地说,它还夹带了说教,夹带了一位70岁老人的人生感悟,它可能有些不正确,但却是一位古稀老人人生经验与智慧的总结。因为在当今社会,已远远不能止步于感性与温情,若干年后,你会说,你的老学友—刘政宪没有说假话,仅有这一点,就够了。

最后,让我们静下心来,伸出双手,轻轻地放在母校内一切可触摸的东西上,花草、树木、石头、桌凳甚至泥土,用我们的热情与默契感受她的跳动,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拥有与之相似的自信,独步睥睨的视野,薪火相传,启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