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他山之石
青海首个大型市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室成立!青海基层社会治理再次创新机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高鹤 审核人:靳萍

日前,青海省首个大型市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室——青农市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揭牌运行,作为西宁市城北区合理配置纠纷解决的社会资源,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完善人民调解与公安行政调解相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大联调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推动青海省基层创新社会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市场中的小矛盾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日均进场蔬菜近1500吨。每天,有上百辆货车进入市场,有些货物甚至来不及着地就被运往西宁市区、青海六州和西藏等地。

市场人口多,流动量大,尤其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员构成复杂。凌晨进货卖货时间紧张,忙碌的市场里矛盾纠纷不可避免:高峰期堵车发生轻微剐蹭后引发矛盾纠纷、货车滞留时间过长,赶不及下一班运输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双方达不成赔偿协议引发矛盾纠纷……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青农市场治安派出所所长、青农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付红军告诉记者,市场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压车纠纷、买卖纠纷、货运纠纷、经济纠纷和轻微交通肇事引发的纠纷等,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货运纠纷,占百分之七八十。

今年8月,一对夫妇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运了一车芦柑到青农市场交货,货主看到水果后怀疑司机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打开冷藏车制冷系统,导致水果质量受到损坏,不愿意收货,也拒绝支付运费。眼看芦柑无法交货,拿不到运费还要在西宁滞留,夫妇俩十分焦急。百般交涉无果后,双方当事人找到了青农市场治安派出所,想让民警评评理。付红军他们听了事情经过,建议双方先售卖芦柑,尽量减少损失,最后实在卖不出去的,双方再坐下来调解解决。

双方同意了提议。为了能尽快卖出芦柑,夫妇俩又和其他工人一起为货主挑拣芦柑,忙碌了好几天。最终,芦柑卖了三分之二,但货主仍不愿支付运费,也不愿支付工人每日挑拣芦柑的工资,想用这些钱来抵押损失。夫妇俩在西宁滞留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的计划,别说挣到钱,还搭进去了不少,和货主沟通无果,他们又找到了付红军。付红军决定把人民调解员、市场管理员和较有威望的商户代表都叫到一起,众人合力调解。最终,货主扣除了3000余元后,将运费支付给了夫妇俩,双方都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四步走”实现矛盾不上交

这个刚刚挂牌的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根据以往多个部门的工作经验,已经总结出一套新的调解模式——“三位一体·商企联调”。

具体来说就是“四步走”:对于一般普通的民事纠纷,由人民调解员先行调解,以一个调解组织为主,其他调解组织协助;对于调解难度大的民事纠纷,由人民调解员同调解小组调解,研究制定调解计划,深入调查,弄清纠纷原委判断清楚是非曲直,包括走访知情人、现场勘查及纠纷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等;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损毁公私财物等治安案件,由派出所牵头,会同人民调解员、调解小组开展治安行政调解;最后,经以上三种调解仍然无法化解的,引入司法调解。

付红军介绍:“在受理行政调解的民事纠纷时,行政机关处于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对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十分清楚。在矛盾初起时,由其开展相应调解,涉及面小,问题集中,便于收集证据,易于统一认识,有利于实现解决矛盾纠纷的‘抓早抓小’,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对于最后一步开展的司法调解,青农市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员、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马坊司法所所长马贤谈道:“司法调解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能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决纠纷后仍然要在一起工作、生活。司法调解通过做深、做透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彻底消除矛盾,解除心结,理顺社会关系。再通过‘商企联调’模式,既能有效提升市场商户、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又能最大限度的确保青农市场内部‘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

协同作战化解矛盾

马贤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城北区司法局就已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成立了一个解决市场纠纷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年初至9月底,这个调解委员会已经调解了近150起矛盾纠纷。

青农市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的成立是司法所与派出所整合资源调解矛盾的重要一步。马贤说:“以前商户遇到矛盾纠纷时,有一些人会来找人民调解员调解,但是还有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去派出所,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加大了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压力。于是我们决定主动延伸触角,将原来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搬到了派出所,与派出所联合成立公调对接的调解工作室。”付红军也谈道:“经济纠纷本不是我们的受理范围,但是大家都想到有困难找警察,我们是市场治安派出所,专门为这个市场服务,于是就调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工作室成立后,多方力量合作,人民调解员、有威望的商户代表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调解,我们日常的工作压力确实能减轻一些,也能更好为群众服务。”

作为西宁市城北区深化“公调对接”的重要举措,在青农市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的揭牌仪式上,青海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马义波对工作室的成立给予了肯定。他说:“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适应当前我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构建起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增量。西宁市城北区的公调对接、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两法+特邀’、海南藏族自治州诉调对接多次得到省、市(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认同。2014年至今年9月,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共接收其他部门委托、移送案件1935件,缓解了公安机关、法院办案压力,节约了大量司法资源和社会治理成本。当前,社会风险日益多元多变,各类矛盾叠加联动效应明显,跨界关联现象突出,存在交织叠加、蔓延升级的风险,化解难度大,仅靠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是无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因此,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