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聚焦>政法人物
“老何”的调解情怀
发表时间:2021/09/17 来源:长治长安网 责任编辑:靳萍 审核人:申末娥

“没有伟大的壮举,只有默默地奉献;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凡凡胸怀一颗爱民的心,我们是光荣的人民调解员……百姓的安居乐业就是我的心愿。”这是长治市长子县人民调解员之歌《心愿》的歌词片段。词作者何海清正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民调解员。

十年探索

“一纵多横”调解架构显成效

十年磨一剑,何海清守初心、护稳定、促发展,作为长子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主任,他聚焦调解员队伍建设,严格选聘调解员,实行县、乡、村级专职调解员一年一聘制,推动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劳保联系员等职位融合,“多元合一、一员多用”,助力基层治理力量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何海清通过学习研究、深入调研、大胆创新,打磨出“一纵多横”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并在全县推行。“一纵”,即在县、乡、村三级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县调解中心作为全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中枢,对乡、村两级进行管理、考核、培训、指导,并按照乡镇调解中心1—5名专职调解员、村级选聘1—2名人民调解员的标准进行人员配备;“多横”,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联动。“目前,全县11个乡镇、2个服务中心均按照高标准统一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286个村、6个社区的调解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100%。”何海清自豪地介绍说。

攻坚克难

矛盾纠纷化解法情交融

长子县每起重大疑难案件的调处工作,几乎都有何海清忙碌的身影。2014年夏,云南省3名不满15岁的彝族少年在长子县某公司打工,外出期间被洪水冲走,县政府迅速开展救援,但不幸全部遇难。百余名彝族群众从云南赶来上访,要求政府对企业非法使用童工进行处罚,并向企业索要600万元赔偿金。何海清接案后,为维护民族间和谐,首先全力安抚上访群众情绪,同时充分发挥法学专长,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悉心整理案卷资料、耐心向上访群众解释劳动及民事方面相关法律规定,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及赔偿金协商不一致,调解工作两度陷入僵局,但何海清不气馁,连续几个晚上与彝族方、公司方沟通调解方案,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事后,他还对案件进行认真分析研判,为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意见建议。

厚积薄发

调解理论成果丰富多彩

何海清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悉心钻研业务,撰写了《多元化解机制复制力考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复制力考量》《调解架构》等各类调解论文200余篇,其中,《多元化解机制复制力考量》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深化人民调解工作论坛”一等奖。

何海清注重加强调解文化建设和营造舆论宣传氛围,2015年,他收集整理编印三辑《调解案例精选》,谱写了人民调解之歌《心愿》;2016年,他发起创办了长治市第一家《法治在线》电视栏目,受到群众广泛好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组织专家、律师网上授课讲解调解理论知识,极大提高了调解员素养和技能。在他的带领下,长子县调解员队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品牌调解员和调解室,诸如“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苏建国、“郭秀芳调解工作室”等。截止2021年5月底,他带领全县调解员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累计达17906件,办结17569件。人民调解筑牢了长子县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长子县民事纠纷、诉讼案件、刑事案件明显下降,人民群众满意率和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度显著提高。

“老何”已成为长子人民调解的一张名片。一声“老何”,饱含了长子百姓的深情,多年的调解工作早已让“老何”这个称呼和“调解”融为一体,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擦亮了胸前那枚珍贵的人民调解徽章!

来源:山西司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