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聚焦>政法人物
悉心调解化干戈 春风化雨促和谐 ——记应县镇子梁乡专职人民调解员田培同志
发表时间:2021/10/21 来源:朔州长安网 责任编辑:靳萍 审核人:申末娥

有人说:“人民调解工作是和稀泥、是搅拌机、是两面脸。”但是应县镇子梁乡郭家寨村的人民调解员田培,却对人民调解工作有着全新的理解,他的理念是:用亲情去调和、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脸面。

他现年72岁,自2006年12月就在本村调委会工作,一干就是16年。这16年来,他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普通而平凡,仅凭着对调解工作的热爱和喜欢投身于人民调解工作中。他没有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但他16年如一日,把群众当亲人、把工作当生活、为群众解纠纷的执着,同样闪耀着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芒。他忠于职守,守土尽责,苦口婆心地与当事人释法、说理、讲情,通过拉家常、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的方式寓法于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一行行调解记录、一次次调解历程和群众的交口称赞,无不见证着他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显著业绩。他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化怨言、帮邻里添和谐,用人民调解为群众搭建了连心桥,构筑了和谐墙。

他说,调解工作要发挥主动性,提前主动介入、尽早摸排能使调解工作事半功倍。有一天上午,田培同志正准备进城办事,刚出门还没上车就听到有个小女孩哭的厉害,上前仔细询问,原来是女孩的父母正在吵架,其母亲扬言“不活了”,吓得孩子上街求救。田培同志立即领着小女孩朝她家走去。一进屋,只见小女孩的母亲披头散发、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她的丈夫背靠墙上,二人都不说话。田培同志像一位老父亲一样,随即上前将女子扶起来,为了避免二人再次争吵,就把她带到另一屋关心询问着二人吵架的事由。原来是丈夫常年在外开车挣钱,妻子害怕他有外遇,要查看他的手机而引发了争吵。在了解了事情经过以后,田培同志先是开导了这位女子:丈夫在外挣钱养家,这是对家庭的负责,要互相体谅对方,互相包容。同时也批评了这位男子:虽在外打拼挣钱养家不容易,但是也要体谅妻子在家照料孩子,种地、做饭等都很辛苦,要信任彼此,经常问候、关心妻子,家庭才能和睦日子才能更好的过下去。就这样,在和风细雨的劝说中,夫妻双方的态度有了缓和,表示日后会多沟通、包容,好好过日子。这时已经到了中午,男方微笑着看着对女方说:“还不赶紧给孩子做饭去”。夫妻二人笑了笑就顿释前嫌。

他说:“我不图挣多少钱,我与共和国同龄,共产党培养了我,我要为党和人民站好最后一班岗。”政治站位如此高,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的田培同志,他像一抹温暖的阳光,驱散了老百姓心中的阴霾。在一次进城打车后,准备付车费的田培同志发现已经有人替他付了租车钱。他一问才知道帮他付钱的人就是他曾经帮助调解过婚姻家庭纠纷的当事人。田培同志不禁感慨道,“世界有真情真爱,付出就会有回报”,他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可能这就是调解工作的温情和力量吧!它不是一份冰冷的工作,它是一份充满温度、拉近彼此关系,让乡情更温暖的事情。

他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获得家庭和乡政府的支持。每调解一起案件,他的妻子就过问调解情况,随着他的回答而喜怒哀乐。他所在的镇子梁乡和郭家寨村大力支持他的工作,特聘请他为乡政府专职调解员,在村委会专门空出一间房作为“田培调解工作室”专用场所,配备了调解桌椅,布置了墙上版面。但他并没有骄傲,他认为: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是一名调解员的职责所在,只不过是为群众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坚守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16年来,经他调处化解的疑难纠纷多得不能一一细数,他的身影遍布了郭家寨村的大街小巷,他那“依法、公正、廉洁、务实”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群众的心里。他用自己的热情、热血铸就了新时代人民调解员的典范。特别是他那种扎根基层、扎根群众,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为民解忧的精神,激励着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无私奉献,为构建平安、法治、和谐应县而添砖加瓦。

来源:应县政法微信公众平台